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迎来大规模报废,国家监管平台启用
新能源可别带来新污染(云数据察看)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
核心阅读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都已超越全球总量的一半,同时,新能源动力蓄电池正在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2025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越20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管理暂行方法》已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推行。新规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收购借助产生何种影响?怎么样合理收购借助退役电池,预防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原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都已超全球总量的一半。据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汽车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25年后,国内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2025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越20万吨。假如这类电池处置不当,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其次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7月31日,工信部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启动会。
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管理暂行方法》正式推行,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开始同意国家监管,保证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有序、绿色进步。
16
推行全过程监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规范,16项收购借助重点标准将陆续推出
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溯源管理宣传贯彻会在北京举行。“从国家层面上对动力蓄电池全过程监管,中国是第一个这么做的。这对全球电动汽车的进步有着引领用途。”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
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分为新能源汽车车载管理模块和电池收购借助管理模块,前者由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管理,后者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负责管理,主要聚焦动力蓄电池从车上退役之后,走向梯次借助、解体、收购借助等。孙逢春表示,如此全过程管理,为的是可以对每一块电池100%跟踪溯源。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工信部会同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管理暂行方法》,突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规范和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动力蓄电池收购责任、综合借助、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围绕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销售、运输、收购借助及无害化处置等环节构建收购借助体系。
同时,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16项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重点标准。现在,已发布动力蓄电池商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拆解规范和余能测试4项国家标准,梯次借助需要标准正在报批,电池拆卸、包装运输、材料收购3项标准也已形成征求建议稿,其他标准正在抓紧研制。
17+1
以“17区域+1国企”形式建设收购借助试点,探索资源环境友好的市场化模式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潮到来前,有关部门已经从顶层开始了动力蓄电池的溯源体系建设。未雨绸缪,来源于前车之鉴。“国内在电池方面是吃过亏的。譬如说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自行车的铅酸电池,其报废和收购借助过去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大家目前正在打‘蓝天守卫战’,假如车用动力蓄电池没管理好,那这场战役非常难获得胜利。所以,从环保和绿色可持续进步上来讲,动力蓄电池的收购借助溯源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孙逢春强调。
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管理暂行方法》,8月1日之后,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都要纳入管理,包含进口新能源汽车。据孙逢春介绍,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2025年之后销售的车型已经全部纳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
2025年之前的车型,其资料多集中在公交、出租、汽车生产企业手中,这类企业需将有关信息手工上传到监管平台上。
7月下旬,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试点推行策略》,工信部等7部门确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步相对集中、特点鲜明的区域,发挥地方政府引导用途,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废旧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市场化模式。现在已确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等17个区域和中国铁塔股份公司1家央企作为试点,全方位启动试点工作。试点期满后,工信部等部委将组织拓展试点评估,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推进在国内构建健全、高效、规范的动力蓄电池收购借助体系。
只有获得有关资质的企业才能从事动力蓄电池的收购借助。据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陈平介绍,被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认定具备汽车收购拆解资质的企业,在国内已有700余家。专门从事动力蓄电池梯次借助和再生借助的企业,需要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借助行业规范条件》规定的需要。
100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过百亿,梯次借助被看好,在辅助服务等范围已有应用
据预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收购再借助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市场规模在2025年超越52亿元,2025年将超越100亿元,2025年将超越300亿元。也就是说,动力蓄电池收购再借助不止是环保所需,还有着不小的经济效益。
动力蓄电池收购再借助包含了梯次借助和资源收购两个环节。一般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剩余容量减少到初始容量的70%—80%时便没办法满足汽车用需要,就要“退役”。就像电动玩具上没办法发挥用途的电池放在收音机里还可以正常用一样,从汽车上退役下来的动力蓄电池,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仍可以用于场地电动车、备用电源、电力储能等运行工况相对好、对电池性能需要较低的范围,这就是梯次借助。
动力蓄电池的梯次借助被储能范围常见看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等储能应用范围已经有梯次借助示范项目运行。动力蓄电池假如没办法用于梯次借助,将被拆解以收购其中有借助价值的再生资源,如钴、锂等金属。
对于动力蓄电池拆解后再生借助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少讨论。在几个月前的一次储能国际峰会上,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指出,动力蓄电池是不是具备收购的价值,要提前对电池多级借助的效益进行评估来确定。在实质应用中,很多材料的收购价值比较低,尤其是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致使很多企业的电池箱材料使用非金属材质,其价值就更低。对于磷酸铁锂等电池,其正极材料收购价值不大,根据传统工艺收购将得不偿失。
“整车退役后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规范管理是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的要紧环节,因此在国家监管平台打造‘收购借助管理模块’,面向报废汽车收购拆解企业、梯次借助企业、再生借助企业完成溯源信息采集,达成动力蓄电池的在线监控与各主体的责任落实。”陈平同意采访时说道。 (统筹: 臧春蕾 张子扬 制图:沈亦伶 中国汽车报记者 刘秀虹)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