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捷报频传。8月21日,伴随深圳证券交易平台上市钟声的敲响,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全省第101家、合肥第44家境内上市公司。至此,合肥今年前八个月已新增7家上市公司,占全省新增数的87.5%,创历史新高,新增数与长沙并列中西部所有城市第一。
政策加码抢占企业上市机会期
一直以来,合肥高度看重企业上市工作,把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作为全市资本市场建设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要紧抓手。尤其是2025年资本市场“国九条”颁布以来,我市把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作为推进全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要务来抓,全力塑造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2025年到今天,全市共新增14家上市公司,达成24家次上市公司再筹资,合计募筹资金高达441.98亿元。
近年来,合肥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总原则,构建了领导、包保、调度、考核、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格局,达成了部门协同配合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市紧跟证监会政策动向,抓住资本市场审批加快、助推实体经济进步的政策机会,推进在肥企业加快上市节奏。在2025年证监会加速IPO审核伊始,我市立即颁布《关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行建议》,通过推行机制建设、政策引导、用地保障、提高服务等四大举措,力争“十三五”末达成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70家。
在顶层规划的同时,针对企业上市前期成本较多难点,2025年起,合肥还革新奖补政策,提前兑现时点,提升扶持力度,对拟上市企业在其上报审核阶段即给予200万元资金扶持,奖补力度在全国GDP前十强省会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市级层面政策中位列第一。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区还比照市级政策,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奖补支持力度,形成合力。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现在,合肥一家企业上市,可以获得总额高于500万元的各级财政奖补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上市高本钱的“隐疾”。除此之外,合肥还从优化企业上市的好生态环境入手,健全企业上市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
设立“培育库”夯实企业上市根基
资本市场“合肥板块”的日益壮大,不能离开“后备军”的厚积薄发。2025年,合肥全方位启动“规转股、股上市”工作,塑造纵向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省股交中心、私募股权投资等五大阶段,横向包括工业、农业、商贸、文旅、科技等五大行业的“五纵五横”后备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了直接筹资后备企业信息服务平台,达成了直接筹资后备企业的线上摸排和培育,现已储备各类企业1500多家,其中拟上市企业近100家。
现在,我市尚有1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审核待发,8家企业在证监会待审,18家企业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这类“种子选手”为“十三五”后三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资引智助推企业上市潮
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非常重要。
为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强化合作,我市拟定了《“金融+资本”项目对接活动策略》,按期拓展分地区、分行业、分阶段的“小而专、精而准”对接活动,搭建企业、政府、机构对接平台,先后成功举办合肥“资本+革新”对接峰会、庐阳融创项目资本对接会、天使基金在包河等系列活动。不止于此,市金融办还持续拓展“全球四大所专题讲坛”等以财务、法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上市专题培训20余场,为企业加快上市节奏提供智商支撑。
同时,我市还抓住与沪、深交易平台深入拓展策略合作的有利机会,一同拓展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工作。现在,市金融办已先后分别组织30余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走进沪、深交易平台,拓展企业上市对接交流活动,并积极邀请沪、深交易平台专家来肥调查我市重点拟上市企业,宣讲政策、指导工作,把脉合肥资本市场进步。
来源:合肥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