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是企业未上市前实力的展示,也是创业人士知道自己企业含金量的方法。企业都期望自己估值越高越好,但估值虽然有一些计算公式却没统一办法,特别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估值更是难点,不少企业在估值上都是“拍脑袋”。
  一个现实的例子是,一家拥有水利行业新技术的企业在揭不开锅的状况下仍然估值1亿元,最后以2000万元的估值筹资,耗费6年时间耽误了企业进步。
  揭不开锅仍估值1亿元耽误6年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处长肖新民致力于水利行业的新技术推广,令他烦恼的是一些有革新、有技术的小企业金融和财务常识的匮乏。他帮助过一家拥有水利技术的新企业进步,可在筹资上遇见难点:“它已经揭不开锅了,估值仍要1亿元,需要投资人根据这个价值去投,这如何可能?”
  肖新民回忆,企业的管理者非常乐观,觉得我们的技术可以替代原先的技术,减少本钱,以“市场总容量预计自己将来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出了估值1亿元。
  这样高的估值致使投资人望而却步,最后,这家企业以2000万元的估值融到了资金,但耽误了6年。肖新民心痛地说:“6年时间耽误了多少收益,也耽误了企业的进步!”
  “有人说估值是拍脑门,我感觉从某一部分来讲是对的。”这是洞察力科技总裁朱宏给自己估值筹资后的感悟。
  洞察力科技是一家服务于医疗健康市场的公司,经营七八年后企业各项数据均很好,朱宏想借用资本的力量进步。第一步直接面临的就是估值。
  估值是朱宏自己定的,一是参考行业内类似的角逐对手完成筹资后的估值,但这种办法并不透明;二是自我评估,企业内有这么多人在辛苦工作,行业也有不少潜在的进步机会,“应该值多少钱基本就是拍脑门了”。
  但当朱宏真的接触资本市场时才发现,不一样的投资人对企业的估值办法和逻辑有非常大的不同,有的人甚至“看脸估值”。后来他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学习怎么样合理估值,双适才达成一致。
  一沾网络就估值上千万元,完全脱离理性
  现在,估值成为一家企业“亮肌肉”的方法,某企业和投资人“见一次面就确定投资”、某家企业已经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的消息不绝于耳。
  “估值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买卖双方做参考。”毕马威咨询合作伙伴江立勤觉得,估值有不少不一样的目的和体系。除此之外,估值也帮助公司在财务准则需要下衡量资产。
  江立勤介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估值办法有本钱法、市场法、现金流折现法等,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可能更重视资产法和本钱法,一些科技型企业和纯市场化的买卖更重视资产的现金流和将来的营利能力,与一些可比企业的参考和比较。假如以现金流折现的办法,滴滴、Uber也没办法估出上百亿USD的价值。
  由于估值体系、企业性质、个人判断等角度不同,一家企业非常可能估值不同。但除去估值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有不少人无力合理估值或刻意非理性估值。
  新板资本高级合作伙伴刘峰见过不少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他发现大部分人都是拍脑袋估值。这类人的原因总是是,自己企业经营这么多年,投入这么多精力,应该值这个钱,但这是说不通的。另外一种状况是,创业人士因接触投资人太多,每一个投资人对其企业的估值办法不同,致使创业人士自己也不了解我们的价值,在反复的犹豫中拖垮企业。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作伙伴宝山剖析,现在有不少青年在没任何企业历程、经营能力甚至经营资源的状况下去创业,创业的指标都是从零起步,开始对照阿里、腾讯、Google这种全球最好的新经济的创业思路。
  宝山称:“在这种思路条件下,就会出现一些企业本身都快没办法经营了,估值还要一个亿、两个亿,在他们眼里好像只须跟信息化、网络有关,估值都要是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其实完全脱离了理性估值。”
  估值是艺术还是科学?最后不能离开专业判断
  企业只有合理判断我们的价值才能更好进步。肖新民觉得,一套迅速的、适当的、可以让技术持有公司和金融方都能基本认同的估值办法尤为重要。
  市场认同的基本估值办法存在但价格昂贵,江立勤提到,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需要付不低的成本,一般至少几十万元。所以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及初创企业未必可以请专业的机构来做评估。投资公司在投资前会对有意向的创业企业做尽职调查,但总是并不公开。
  据悉,心流网刚刚上市了一套在线估值系统,主商品为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投筹资过程的参与者,包含投资方、筹资方和服务方,可以在平台上输入企业的有关指标得到估值区间。
  心流估值指标体系包含财务估值指标及软性估值指标。财务估值指标是依据行业特征设计的一套财务评估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经营风险;软性估值指标是企业软实力的评价指标,包含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竞争优势、技术竞争优势及风险水平指标,针对初创型企业专门添加了对于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针对企业并购专门研发了县里买卖法和并购PE法的评价指标。
  心流网开创者张兴慧介绍,推出这套指标体系目的是为买卖各方最后达成买卖提供一个“基准价格范围”,双方有些放矢,防止“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谈判混乱局面。除此之外,该体系还解决了筹资方对资本市场运作不知道,对我们的企业到底值多少钱不知道,对谈判重点不知道的问题。
  “有的人说估值是艺术不是科学,虽然它是有一套办法论的模型去做出来的,但最后还是不能离开不少专业判断。”江立勤提醒道,估值平台需要增加公信力。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年轻人报